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区县动态

西宁市城西区:五年书写跨越发展新华章

作者: 马金源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16-10-19 15:26:00

(图片来源:西宁晚报)

 

  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各区县率先突破两百亿大关!

 五年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93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

 三次产业比重成长为0.03:10.36:89.61,大踏步向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进军!

 以力盟步行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和以新华联广场、万达广场为核心的海湖高端商务区基本建成!

 全省金融聚集区建设成效明显!

 ......

 城西区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一串串鲜活的数字,一项项喜人的荣誉,向全区群众交出了一份发展势头好、城区面貌变化大、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优异“答卷”……

 五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一个不断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城区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回望历史节点,西区注定在发展的脉络里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过去五年,是城西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多变、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区委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导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行政科研办公区和环境最佳居住区目标,主动融入“三区”战略和“两城”建设大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面完成了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过去五年,西区探索出了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的发展之路;产生的最深刻的变化是:全区上下凝聚起了一股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之气;营造出了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今后五年,西区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以生态文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全省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新业态新动能为突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区,争取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谱写中国梦·幸福西宁城西篇章。

 发展民生篇

 强劲“组合拳”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说话●干部群众为西区自豪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0%,在全省各区县率先突破两百亿大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9%,率先在全市突破十四亿大关;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8%,累计实现第二个百亿跨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3%,实现总量翻番;

 ——城镇居民和农民两项收入年均增长11.1%和12.7%,分别达到25966元和15255元,排名全市前列。

 【数据说话】这样一组惊艳的数据告诉我们,五年来,西区致力于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该区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制定出台稳增长各项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提速升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是该区上下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的结果。五年的努力,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良好态势,极大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向定位出发

 城市中心商圈向人们走来

 ●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金融街已经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9.61%,三产比重居全省首位!

 全省金融聚集区建设成效明显,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的37%以上!

 随着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不断提档升级,一个以力盟步行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和以新华联广场、万达广场为核心的海湖高端商务区基本建成,正逐渐成为西宁市民和游客的首选之地。

 【亮点呈现】西区,和其他三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三产比重高!五年来,西区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该区始终把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以力盟步行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和以新华联广场、万达广场为核心的海湖高端商务区基本建成,三次产业达到0.03:10.36:89.61,三产比重高居全省首位。同时,全省金融聚集区建设成效明显,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的37%以上,以五四大街、黄河路为主的金融街初具规模。积极落实市场主体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持续深化“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建成三产服务中心,建立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全区私营企业达到7991户、个体工商户16212户,培育申报商标1130件。建成运行全市首个旅游集散中心,接待游客1139万人次,旅游收入132亿元,西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看“民生答卷”

 财政支出八成用于民生

 ●改善民生福祉的臂膀更坚实

 ●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93项

 “现在政府给的政策太好了,每个月都能领到钱,让我们养老心里更踏实。” 2014年西区率先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当时65岁的景香德老人对记者如是说。

 【亮点呈现】五年来,西区一路疾驰着的“民生”号列车不减速,改善民生福祉的臂膀更加坚实有力,步履更加铿锵激昂。尽管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西区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始终坚持民生导向,该区投资12.2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93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就业创业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大力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受到群众“点赞”。教育教学持续领先全市,新建学校、幼儿园5所,建成全省首个校园云平台,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区文化艺术中心和2个街道市民文化中心建成使用,《幸福就在你身边》《西区故事》等多部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发行,《乱世孤星:虎台太子传奇》获评全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奖。大力实施全民健身项目,农村社区健身路径、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5元提高到45元,15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创新食药安全监管模式,建成“阳光厨房”400个。出台《城西区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的十二条措施》,率先走出一条城区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的新路子。

 提城区品质

 城区靓了百姓幸福感攀升

 ●推进巷道整治、棚户区综合改造

 ●城区亮化获全国“城市照明建设奖”

 城市如家,谁都希望自己的“家”整洁美丽,生态宜居。五年来,城西区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基础建设,城区品质得到新提升。如今,不仅一批街巷景观得到了整治,就连一些老旧楼院基础设施也都得到了改造,让居民居住更舒心。

 【亮点呈现】围绕环境最佳居住区建设,城西区完成43条小街小巷街景整治、71个小区基础设施改造、12741户棚户区综合改造,在兴海路建成全省首个河湟文化美食一条街,率先建成全省首条城市绿道,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先进区”称号。顺利完成海湖新区9个村、2万村民的安置工作,圆满完成海湖路批发市场整体搬迁等重大项目拆迁任务。城区亮化获评全国“城市照明建设奖”。接管海湖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2个街道办事处挂牌运行,各项便民服务更加完善。圆满完成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创建任务,提前两年完成“煤改气”,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排名全市前列,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致力于改革

 创新让城区管理更到位

 ●城管一体化改革走在前列

 ● “区字号”各项改革亮点纷呈

 五年来,西区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始终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勇于先行先试。

 【亮点呈现】该区“省字号”的司法体制改革各项试点任务圆满完成,为全省创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市字号”的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道路清扫和市政养护效率明显提升。“区字号”各项改革亮点纷呈,实施农村“阳光村务”工程,村民上访率同比下降50%;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社区建设的十条措施》,社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殷家庄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农转居;政府机构改革成效明显,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办事效率有效提升。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楼宇信息平台,借助青洽会、城洽会等招商平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4个,到位资金14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4倍。

 党建篇

 狠抓党建营造风清气正好环境

 按下五年来城西区党建工作的回放键,一项项特色亮点工作,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一曲绚丽的乐章。五年来,西区始终把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思想理论武装更加深入,各级干部的“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全面完成“三基”建设“两年见成效”各项目标,圆满完成全省街道、社区两级基础工作梳理试点任务,区域化大党建成效明显,“五级联动”党建联盟挂牌运行。率先在全省成立商圈综合党委和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开展党员先锋指数积分制管理工作……我们强烈感受着这些党建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我们见证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新气象。

 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让经济发展环境优化

 五年来,西区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深得党心民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紧盯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开通举报电话,建立信访举报监督网络,狠纠不正之风。五年来,开展明察暗访147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31人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发文件数、召开会议数和“三公”经费均实现逐年下降。提高专项整治成效,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开展“严肃工作纪律、提高执行能力”“公务车辆管理使用”“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等正风肃纪集中检查活动40余次,干部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有力保障了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的顺利推进。改进政风行风,权力运行规范高效。深入开展广播问政直播和党政“一把手”履行“一岗双责”汇报。纪委班子成员主动深入到廉政风险等级较高、社会矛盾突出和干部群众关注的部门开展“巡诊”,现场“问诊把脉”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办事服务窗口存在的“庸懒散奢”和“只微笑不服务”等问题,聘请10名社会义务监督员和5名特邀监察员开展明察暗访。对发现的51条问题及时核查处理,确保各级领导干部依法依纪高效履职。

 廉政文化建设彰显新特色

 ●党员廉洁从政教育全覆盖

 ●打造廉政文化示范点

 五年来,西区狠抓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道德的堤坝,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宣传,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廉洁干事氛围。

 注重学习教育,党员廉洁从政教育实现全覆盖。营造浓厚氛围,廉政文化宣传亮点纷呈。大力拓展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和传播渠道,先后在辖区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打造15个市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结合西区实际,着力打造鲁青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虎台南凉遗址公园廉政文化景观带等廉政文化景观设施,在辖区单位、社区楼院开展廉政大院、廉政书屋、廉洁家庭创建活动,受到辖区群众称赞。与省西川监狱联建城西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达400余人次。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季(月)、组织编排廉政文艺节目进行巡回展演、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宣讲廉政文化、评比优秀家风家训故事等活动,营造了全区干部群众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

 有效防治腐败取得新进展

 ●制定30余项反腐预防制度规定

 ●及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五年来,西区大力推进源头治理,科学有效防治腐败取得新进展。健全防控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研究制定《城西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责任分解与主要任务分工意见》,在全市率先编印《城西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手册》,各级行政机关共梳理出廉政风险点450个,制定防控措施246条,完善各类制度93项,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岗位职责风险。先后制定了反腐倡廉预防制度规定30余项,“不能腐”的机制初步形成。

 创新工作方式,及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强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监督,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大项目开展专项绩效评价,超范围、超预算支出得到有效杜绝。深化“阳光农廉网”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监管)中心,“三资”管理实现了阳光化、规范化,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

 纪检队伍履职能力实现新提升

 ●纪检体制改革措施落实

 ●队伍履职能力不断加强

 五年来,西区纪检部门坚持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自身建设新提升。

 深入推进“三转”,纪检体制改革措施全面落实。突出主责主业,协助区委对区纪委监察局机关牵头或参与的47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和调整,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制定了《中共城西区纪委内设机构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自身建设,队伍履职能力不断加强。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加强自身监督管理。全区纪检监察机关自觉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通过参加上级纪委专业培训、专题辅导等多种方式,确保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先后选派152人(次)参加上级纪委各类业务轮训,切实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履职能力。制定完善《城西区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管理细则(试行)》等17项内部管理制度,构筑纪检监察系统约束机制,规范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行为,有效防止“灯下黑”。(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