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头条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共产党“扯心”咱困难群众

作者: 马金源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14-11-14 13:23:00

  这几年,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部、距离县城约15公里的石山乡铧尖村发生了明显变化,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是共产党扯心咱困难群众,专门派来贴心人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

  新的扶贫开发纲要颁布以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六处结合长期以来定点帮扶西宁市大通县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谋划,狠抓落实,极大地改善了帮扶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一个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二个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三个明显增强(科教兴村、自我发展和村级组织工作能力)”,得到各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多年来,在社会扶贫的这条道路上,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六处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帮扶举措。把定点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协调厅党组成立了由省政府秘书长任组长的厅定点扶贫领导小组,每年年初专题召开会议研究工作,确定扶贫支持项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2-3次定点扶贫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并抽调1名干部到联点村挂职驻点,督促帮扶项目和措施的落实。“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乡亲们摘掉贫困的帽子,尽快过上好日子。”这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充满了他们对乡亲们的牵挂和“放不下”。

  近几年,他们对口帮扶的大通县几个乡镇和乡村有了看得见的明显变化,也常常听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的赞美。

  2013年,石山乡铧尖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2元,比2009年增长近5倍;新一轮定点帮扶的宝库乡张家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4元,比2009年增长1倍多;为铧尖村和张家滩村落实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村庄桥梁、涵洞,深入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帮扶村行路难、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拓宽扶贫工作领域,积极延伸扶贫触角,在铧尖村所在的石山乡广泛开展了扶贫共建活动。期间,积极为石山乡中心学校新建教学楼及校舍协调落实建设资金;为上丰积村、下丰积村、小沟村落实硬化道路资金,修建排水渠,开展人畜饮水工程;为杂户村协调新建、扩建养殖小区资金。

  通过这些强有力的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他们注重因地施策,着眼于促进帮扶村特色产业发展,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向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方向发展和延伸。

  从定点帮扶的第一年起,办公厅秘书六处就协调各方资金在石山乡铧尖村实施了奶牛、牛羊育肥规模养殖及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建设畜棚130幢,全村牛羊栏比2009年增加1610头只,实现养殖收入148.4万元,户均增收4834元。为张家滩村筹集10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了当地苗木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特别是铧尖村几年来累计输出剩余劳动力1515人,实现劳务性收入629.8万元,全村40多户群众实现了在外经商,部分群众在西宁和大通县城实现了定居。协调省政府公厅专门设立贫困大学生资助基金,建立和完善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长效机制。几年来,为石山乡和宝库乡144名贫困大中专学生资助学费39万元。……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在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六处的真情帮扶下,定点帮扶村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昔日面朝黄土的村民们也在扶贫攻坚这一伟大改革进程中朝着小康路进发。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