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图片新闻

王晓: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 马金源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15-08-06 15:59:00

  把注重指标约束与注重群众感受结合起来,既要通过量化的工作指标引导和推进工作,更要注重群众对民生改善的实际感受,不要因群众并不在意的一些指标进展情况干扰自己的判断和行动;把坚持尽力而为与坚持量力而行结合起来,既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又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出发,推动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把保持奋斗精神与保持合理预期结合起来,既激发群众的奋斗激情,又引导群众建立客观、合理、稳定的社会预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交 通 
 要不断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制定我市交通发展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既规划好主干道等“大动脉”,又规划好市区内的“静脉”,疏通市区通向各区县乡的“毛细血管”,变被动配套为主动引领。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启动实施“缓堵保畅”三年攻坚计划,加快构建“外成环、内成网”的路网格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服务全省能力,更要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 
 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从群众出行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按照“线路跟着需求走”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公交运行线路,加大公交路网密度,纠正其他车辆占道问题。发展快速公交,推出旅游公交、夜班公交、定制公交等,打造城市综合公交体系。要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减少群众候车时间,加强半封闭站亭等公交候车站亭建设,优化车内环境,在方便群众的同时让乘客感受到公交带来的体面和尊严。 
 要积极发展静态交通。对全市公共停车场资源(泊位)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分类、综合施策,对市区公共停车泊位规划、商业圈泊位规划、费率调整进行专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停车制度改革,充分挖掘停车资源,建设更多停车场所,研究和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治理停车乱收费、侵占人行道等行为。 
 要提高交通治理能力。加快发展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在构建外部“大循环”的基础上,设立“微循环”线路。推行快速、中速、慢速等多种出行方式,拓宽人行道,设立步行街,合理配置行人过街设施、信号灯等,为市民安全出行创造更好条件。全面启用出租汽车车载智能信息终端系统,完善经营服务考评标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研究提升出租车服务管理水平。要在进一步关心公交行业职工工作生活的同时,研究解决出租车司机吃饭难、如厕难等问题。要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交通治理,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物 价 
 要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在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增强行政调控手段针对性实效性的同时,组建大型国有控股农产品流通企业,力争在生产、调运、批发环节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培育有影响的市场主体、龙头物流企业,形成稳定、有效的市场调控能力。加快筹建区域性农产品交易所,形成保障供给、引导市场、平抑物价的有力调控中心节点。加强轻工业补链招商,推动关系我市民生福利改善的行业加快发展。在优化我市东西方向上公共服务、商业服务设施的同时,在南北方向上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在城区及三县形成独立成块、相互补充的商业组团。 
 要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提高自产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自给率,做好政府平价粮油供应销售工作。加强区县、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资源节约、便民利民的供给布局。加大外地蔬菜调入量,探索与中粮集团、外省蔬菜产地等开展合作。加强肉菜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保障肉菜粮食供应。规划设置、定时开办早市,组织郊区农户直接入市销售。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集中采购我市居民需求量大的生活用品,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成本。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更好发挥公益性设施作用。 
 要提高治理水平。改变补贴对象和环节,充实价格调节基金,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物价监管,采取“不打招呼、直插现场”的工作方式,真正发挥物价监督员作用,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第三方物价监督服务,加大惩处力度,让惠民政策更好落地。进一步清理不合理收费,适当减免生产、加工、运输、检测、检疫等环节的费用,研究出台减免各类市场入场费、卫生费、摊位费、管理费等收费的办法。加强物价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强化政策储备。针对我市生活必需品进入零售环节后涨价较多的情况,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公布各个区域、各个市场的价格信息,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促进销售者合理定价。 
  环 保 
 要让绿色多一些。加快南北山绿化三期工程建设和植树造林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加快建设宁湖湿地,尽快形成湿地景观。申办筹办园博会,建设大型生态公园,打造新的生态屏障。 
 要让污染少一些。以治气和治水为重点,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气力,实施最坚决的行动,坚持“抑尘、减煤、控车、治企、整渣”,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实现“清水入城”的目标。 
 要让约束强一些。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但如果没有严格的环境执法,这些写在纸面上的硬法条、硬手段就难以落地,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效。环保部门要挺起腰杆,敢于碰硬,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要让市容好一些。既要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下功夫,又要在背街角落上啃“硬骨头”,进一步加大城区环境整治力度,巩固扩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成果。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努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国省道、铁路沿线、旅游景点及周边环境整治,展示西宁良好形象。 
  医 疗 
 要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着眼于形成和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以市级公立医院为核心,与所对应县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一体化的医疗卫生实体,履行管理权、经营权、人事权和分配权,实行人员调配考核、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业务管理“五统一”。通过联合体内管理、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目标。要控制药品价格。实行药品统一采购配送,建立阳光采购交易药品和医用耗材竞价谈判制度,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让群众用上安全、质优、价廉的药品。推动中医馆、藏医馆建设,大力扶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开放医疗服务领域,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要发展移动医疗。探索解决移动支付与医保系统、医院医疗系统的对接难题,探索网上医保定点药店购药,推进“互联网+医疗”,有效缓解患者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缴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三长一短”问题。 
  住 房 
 要推行共有产权住房。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由政府统一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源,通过企业让利、政府搭台、居民自主选择的方式,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对困难群体推行共有产权制度。 
 要推动“两房并轨”。尽快实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并轨运行,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进度,加大分配力度。同时,针对农村不同人群,按照“区别对象、分档定级、分类施补”的原则,建立分类补助机制,合理调整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根本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要完善配套服务。加快给(排)水、供电等保障性住房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监管,约束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期交付项目、及时办证,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加大《青海省物业管理条例》宣传力度,推动物业公司改进服务。 
  收 入 
 要增加岗位供给。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多方面、多渠道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以技能提升促进就业。 
 要拓宽增收渠道。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充分挖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多管齐下破解增收难题,力争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要促进分配公平。完善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政策措施,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管理,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教 育 
 要优化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变化趋势、教育承载力,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学校布局,实行区县教师、校长交流等制度,推动学校联盟和学区化管理,扩大均衡招生占比,探索组建紧密型、一体化的教育集团。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破解“入园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解决农村幼儿“走教点”条件差、不规范、隐患多的问题。要用好网络。推进“互联网+教育”,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在农村设立网络课堂,开发线上授课与线下辅导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建立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和开放灵活的公共服务平台,使农村师生能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要发展职教。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推进职业学校重组。探索股份制、承办制、政府和企业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和效益。要拓展合作。探索与教育发达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引进知名教育机构来西宁开设分校,推动校长、教师培训和业务交流。 
  社 保 
 要完善社会保险。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和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巩固已经加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群的基础上,将未参保人群全部纳入。 
 要创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积极向省上汇报,探索建立省、市、区县、园区合理分担政府补助资金和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机制。对缴费困难人员探索实行“分年缴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为参保的被征地农民承担部分费用,缓解其缴费压力。

 要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抓住新“国十条”落实之机,总结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城乡医保和大病保险的试点经验,促进商业保险供给与群众社保需求的有效对接,开发各类小额人身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让群众更好地分享保险业发展红利。 
  司 法 
 要坚持司法为民。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民生案件为重点,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群众,完善司法便民利民举措,着力解决 “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和“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千万不能辜负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需求和期待。 
 要严格公正司法。扭住司法权运行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真正做到守法律重程序,确保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要推进司法改革。科学评估城西区司法改革试点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全市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法官、检察官分类管理改革,强化职业保障,把能办案的骨干稳定、充实到一线。完善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 
 要深化司法公开。从回应群众关注的司法透明化问题入手,建立司法信息公开发布平台。积极探索司法过程公开,将司法公开的内容延伸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环节,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 
平安建设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和“班玛经验”,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棚改的民族聚居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合理确定民族构成,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知道什么行为合法、什么行为违法,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平等保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按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坚持用法治方式推进宗教工作,坚持把群众观念贯穿宗教工作,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坚持不懈抓好维稳工作。全面贯彻省委维稳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自满、厌战、松懈情绪,增强全局、风险、责任、担当意识,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及时研判维稳形势,预防、减少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完善和演练应急预案,严防暴力恐怖分子渗透活动。 
 要改革警力配置和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改变按派出所辖区常住人口配置人员编制的做法,根据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有人口规模配置警员编制,实施警力下沉、从优待警,充实基层一线实战单位。调整评价机制,根据全市每个派出所片区的实际治安情况,结合片区内人口流动、单位数量、经济繁华程度等,实施治安等级制度,按绿、蓝、黄、红、黑五个等级制定治安措施,以合理配置警力资源,避免业务统计考核时出现拆案凑破案数、拉人头凑业绩等情况,引导各个片区警务负责人以提升治安等级为导向,而不是凑业务数量,让治安工作好坏一目了然。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