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孙暄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49年1月4日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所在志愿服务组织: 北京青果树慈善基金
主要服务项目: 红十字志愿服务、支教
何时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008年5月
累计开展志愿者服务时数: 3000小时以上
主要事迹:(不超过1000字):
孙暄,1949年生于北京,2009年退休,原在北京铁路局工作,年届古稀之年的她现为青海红十字会志愿者。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只身踏上前往四川省北川中学救灾的路途,参与志愿服务。2010年玉树“4.14”地震灾害发生后,她从媒体上了解到玉树州孤儿学校几百名孤儿学习、生活缺乏人员照料,她不顾家人的劝说,毅然来到玉树州孤儿学校,当起了一名奶奶志愿者,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活。三年来,她克服高寒缺氧、失眠多病、饮食不惯、语言不通等困难,努力适应高原生活,坚持自学民族语言,从一开始只是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到后来担任语文老师,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而且她还经常用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和孩子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
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老师们亲切地称她孙大姐,而她教授的18个孩子,则亲切地叫她“孙阿姨”。身处民族地区,虽然没有和藏族同胞共事的经历,但她却非常注重生活细节,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孤儿江永群措是一个性格内向、自卑且怕生的孩子。孙暄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格外关注关心江永群措,主动和她攀谈、一起吃饭、一起做游戏。没过多久,老师们发现,江永群措居然能在孙大姐的面前有说有笑,甚至经常扑到孙大姐的怀里撒娇、淘气,那个以前孤僻自卑的孩子彻底变了,变成了一个有说有笑、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人。
孤儿学校的孩子们年龄小,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三、四岁,淘气不听话,经常窜高爬低,新衣服也经常弄得脏乎乎的,有的还被划的破破烂烂,孙大姐就和学校的生活教师一道把孩子们的衣服缝缝、补补,搓洗的干干净净。
为了让家人放心,孙暄还动员丈夫来到玉树孤儿学校,了解她的工作、生活情况。实地了解情况后,孙暄丈夫主动和她一起做起了志愿服务工作。
2011年暑假期间,孙暄利用自己曾经在旅游行业工作过的优势,动员爱心企业资助,将玉树孤儿学校的老师们组织到厦门进行休养,同时把孤儿学校的部分孩子组织到北京开展夏令营活动,还带着他们到自己北京家里做客,并根据孩子的喜好,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小礼品。
2012年3月中旬,新学校就要建成并投入使用,孩子们要入住新的学校开始上学,为了让他们珍惜和爱护新学校的设施,孙暄为孩子们专门讲授了一堂“如何爱护新校园”的课程,她讲述了新学校的建设过程,教育孩子们要爱护生活和教学设施。
奉献不分年龄,爱心没有边界。孙暄,这位年届古稀的老人用自己的点滴付出为我们诠释了大爱无声的至高人生境界。
被推荐人照片(半身照、生活照均可,每张照片大小不低于1M不超过3M)

推荐单位: 青海省文明办 (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