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区县动态

大通民政暖心擦亮为民爱民底色

作者: 马金源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20-03-30 09:58:00

  

  

  

   

  牵起留守儿童的小手,抚平孤寡老人的辛酸,为贫弱孤苦点燃希望之光,每一幕都格外温暖人心;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权限委托下放乡镇、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等,每一项都凝聚奋斗汗滴;有效破解“支出型”贫困难题,连年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每一步都走得平稳扎实……

  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体现着实实在在的成绩,述说着大通县民政保障水平从低到高,保障能力从弱到强,改革力度和民生温度不断升温的生动实践。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2019年,大通县民政局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城乡社区治理、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让惠民阳光照进百姓的心中,谱写出民生服务的新篇章。

  加速民生福祉升温

  让老有所养有量更有质

  3月28日中午,83岁的老人王金凤准时来到大通县桥头镇园林日间照料中心的6楼餐厅,餐厅里又变得热闹非凡起来。

  打好饭的老人围坐在桌子旁边吃边聊天,有说有笑,工作人员正在为订餐的老人们打包送餐。“哇!老蔡你看看,今天的伙食是米饭炒菜,还有西红柿蛋花汤呢!都是我想吃的呢!”王金凤开心地与同伴说道。

  “熬饭、麦仁饭、破布衫……咱这食堂提供的午餐真好啊!一周里饭菜都不会重样,而且便宜、干净、可口,低盐少油,正适合我们老年人!”说起用餐感受,老人蔡桂兰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她说,这是政府为老年人做的一件大好事。

  园林日间照料中心开设了一间可以容纳50位老人同时就餐的爱老幸福食堂,为辖区内老人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安全、方便的助餐服务,重点解决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三无”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等为重点对象的老年群体生活水平,如今,这里成为附近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最爱的地方。

  养老服务是民生大事,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大通县民政局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不断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运营、城乡养老助餐送餐配餐服务模式,在全县建立运行8家日间照料中心、112个“农村老年之家”;在日间照料中心开设助餐室、舞蹈室、棋牌室、休息室、老年人助浴室、康复室等多功能活动室,为全县1200多名社区老人提供助餐等日间照料活动;在“农村老年之家”开设助餐室、文娱室、保健室、休息室、洗浴理发室、儿童之家、棋牌室等功能室,为全县19000名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活动场所,高质量加速民生福祉“升温”,让老有所养有量更有质。

  社会救助综合改革

  让民生底线兜得更牢更精准

  去年冬天,对于大通县新庄镇硖门村村民马军来说,格外难忘。

  去年10月26日,马军带着妻子和儿子到自家耕地收割菜籽,本想着今年收成不错,能有些余粮存起来榨油换钱,给老父亲治病。谁知,当天傍晚在回家途中,马军驾驶的农用拖拉机发生侧翻,夫妻俩和儿子全部受伤。

  “谁能想到,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遇上这样的事,家里人哭干了眼泪也不起作用,手术费、医药费成了大问题。”同村的亲戚得知此事后,纷纷伸以援手。这事儿,也传到了正在开展排查工作的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那里,从现场核查到上报审批,不到一周的时间,马军一家拿到了3万元的临时救助金。拿着这笔雪中送炭的救命钱,马军看到了希望,妻儿的手术顺利,后期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不善言辞的马军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大通县坚持把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按照规范化管理、务实化运作、创新化推进、全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建立健全以低保和特困供养为基础,临时救助、大学生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关注城镇低收入群体,建立城镇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县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为探索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全面提高便民、惠民服务水平,2019年3月起,大通县民政局以桥头镇和极乐乡为试点,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试点工作。2019年,全县共有城乡低保4664户9582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5454.34万元,为2892户城乡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395.27万元,极大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同时,大通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强化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疫情期间民政局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100户贫困家庭纳入低保,将7户8人纳入特困供养对象,共为1182名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7.83万元,为9873名城乡低保发放提标补贴和临时物价补贴151.86万元,为964名特困供养人员发放提标和临时物价补贴32.58万元。同时,对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存在暂时性困难的5935户11216名特困供养、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按户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临时救助补贴共计1114万元。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

  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实更多元

  大通县桥头镇小石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贤兰和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每天工作16个小时是常态,就连中午吃饭时间都是抢出来的。”王贤兰带着重重的鼻音。为了摸清社区人员的去向,每天早上8点开始,一家一家入户上门,一步一个脚印,从第一个小区到最后一个小区,每天往返奔走。

  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也是社会治理基础单元和深厚基点,其治理成效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效能。去年以来,大通县民政局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指导社区服务“零距离”,提升居民幸福感。及时落实社区工作者报酬提标补助资金发放,累计发放资金215.01万元。8家社会组织承接第二批民政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11个,受益对象294人。持续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职责,规范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依法加强村委会空缺人员补选指导工作,督促各乡镇依法依规按选举程序及时补选,优化基层组织班子结构。强化“三社联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县22个社区招募辖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疫情防控群防群治队伍,全面排查外来人员,带领群众理性应对疫情。

  规范社会事务管理

  让为民服务更健全更便捷

  华灯初上,大通的夜晚春寒料峭,街上已经难觅行人,偶有路人出没,也是紧裹着衣服行色匆匆。大通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携带好御寒衣物和食品,再次上街进行主动救助,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送温暖”。

  “这么冷的大雪天,待在屋外,对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来说,是会要命的。”大通县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大通县民政局稳妥推进各项工作,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力度,确保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全年累计救助105人次。依法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和年检工作,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水平,对“僵尸”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清理,2019年成立登记2家,变更10家,注销7家,撤销1家,年检率达到100%,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倡议广大市民不要扎堆进行结婚登记,不断规范婚姻和收养登记管理,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完成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入库工作,加快推进普查成果转化。加强殡葬管理,大力宣传殡葬惠民政策,提倡绿色祭祀、在家祭祀,推行丧事简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改革发展永不停步,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加快解决。围绕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社会期盼,大通县民政局正以热忱之心,呵护着民政这项温暖人心的事业,给北川大地的百姓奉上暖民心、知民意的“民生大礼包”。(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