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区县动态

西宁城东区东关社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抱在一起

作者: 杨成菊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17-09-29 09:28:00

    走进城东区东关社区的大街小巷,看不尽的是各族群众幸福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听不尽的是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在这里,各民族群众用真诚沐浴真诚、用心灵拥抱心灵;在这里,一切美好的憧憬和现实,都以和谐为基;在这里,民族团结已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花蕾满枝、硕果累累。一件件民族团结实事、一桩桩感动人的好事、一幅幅亲如一家的和睦美景、一张张休戚与共的幸福笑脸、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一段段暖心和谐的团结故事,奏响了东关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幸福和谐的主旋律。

 

(图片来源:西宁晚报)

 

 

  一辈子邻居胜过亲人的民族情

  70号院3单元居住着14户居民,701室的张海元是3单元唯一的汉族住户,张海元60岁了、无业,妻子杨霞是下岗工人,儿女们因故很少在老人身边……

  得知张海元家的情况后,左邻右舍每家做了好吃的,第一碗总会端到他的家里。住在一楼的回族住户马秀英老人曾经叮嘱过自己的儿媳:“做了好吃的饭菜一定不能忘了给7楼的张老汉送过去。”有一次,杨霞生病卧床几天没出门,当马秀英老人的儿媳送饭菜上门时,张海元含着泪说:“够了,够了,你看,楼里的每家都给我们送来了好吃的,这些吃的放在冰箱里够我们吃一个星期的了。女儿忙,我又不太会做饭,这下我可以好多天不用做饭了。”2003年,马秀英老人的儿媳妇还到政府部门帮杨霞办理了低保金……2013年杨霞病重,她远在海西州的姐姐想把她接走,她坚持不肯,还说: “走了以后,到哪儿找像这样知根知底相互信任的好邻居呢!”

    杨霞去世后,独自居住的张海元更是被邻居们的爱心记挂着、温暖着。每当开斋节之际,楼上楼下的邻居们都纷纷给老人送去馓子、花花、馍馍、手抓肉、奶茶、老八盘等好吃的……品尝着色香味俱全的各色民族风味美食,老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院里居民们总会相约拿着春联、礼物到老人家来拜年,为老人擦洗玻璃、摆放家具、收拾屋内卫生,与老人共度佳节。

 

(图片来源:西宁晚报)

 

 

  慈善天使用心演绎民族团结大爱

  马英自1993年以来一直积极地投身于慈善事业,每年都去看望辖区三无、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包饺子,还为老人们带去了常用药品。每逢春节,他积极联系回族书法家为老人们送写春联。定期协调省人民医院、武警医院为老人进行免费义诊,免费发放药品及各种健康宣传资料。

  多年来,他不光自己积极奉献爱心,还多方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他先后参与联系爱心企业、医院为湟源县的12名贫困学生发放价值3000余元的书包、衣服、学习用品等物资,还对学校广大师学进行了免费义诊、发放药品等;他积极组织开展“送书画进校园”活动;他参与组织开展了“爱心同行共筑和谐”人文关怀活动,为留守、残疾、贫困儿童送去价值近万元的物品;他参与组织大通县岗冲乡小学联合举办“六一”儿童节捐资助学活动,为山村孩子送去3万余元的资金。

 

(图片来源:西宁晚报)

 

 

  每年穆斯林群众开斋节期间,他都多方奔走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人士,已累计为困难群众募得善款20万余元,让困难群众度过快乐祥和的节日;他为糖尿病、尿毒症患者马占仓送去个人慰问金1000元,同时募捐善款2000余元,积极联系武警医院为马占仓减免医药费;他为骨髓炎患者马海梅送去一袋面、10斤油、慰问金500元;为患有食道癌的鲜芳送去慰问金1800元,并对患者进行陪护;联系爱心企业为辖区三无人员、孤寡老人、穆斯林困难群众200余人下厨做饭,让他们享用爱心午餐。

  居民赞“爱心管家”是民族团结楷模

  王玉珍是东关社区金牛小区的一位普通居民,许多居民私下都亲切地称她“王大姐”。王玉珍退休后担任了所住单元楼的楼院长,成了冬天清理楼门口冰雪和垃圾、夏天管理小区树木和花草、样样都操心的小区“爱心管家”。从那时起,她就成了单元楼里撒拉、回族等多个民族居民最信任的人。她不辞辛劳促进邻里和谐、调解家庭矛盾、参与社区公益事业、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等。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她带领楼院居民轮流开展保洁活动。她居住的楼院内没有绿化,她主动带领居民平地又种花,使楼院花园花红柳绿。

  她带头争当社区宣传员、信息员、治保员、环保员,牵头参加了社区党员义务巡逻队,并兼任楼院长、“社区婆婆”。巡逻队从成立后,她总是身先士卒,不管风吹日晒下雨,总是不辞辛苦地检查和督促楼院的治安和卫生状况,纠正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她在小区各族群众中有着很好的口碑。邻居马兰花(回族)生病后有一段时间无人照顾,王玉珍主动到清真饭馆给马兰花买吃的,喂吃喂喝伺候得无微不至,直到马兰花康复。马兰花经常在居民们中间称赞王玉珍“是社区里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好楷模”。

  楼院里的各民族居民最爱串亲戚

 

(图片来源:西宁晚报)

 

 

  在北园巷37号院里,各民族居民自发结对认亲,每天学习、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居民谢海英说:“在这个院子里,居民们互相帮助就像亲戚,一家做饭百家香,一家有难大家帮。”

  “开斋节”期间,谢海英又一次去看望“亲戚们”。得知汉族“亲戚”要来家中做客,回族居民沈有林一家一大早就开始准备。“亲戚”一进门,她就把精心挑选的礼物塞到“亲戚”手中。饭好了,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喝奶茶、聊家常、拍“全家福”。春节期间,沈有林一家去“亲戚”谢海英家认门,谢海英特意精心准备了奶茶、点心、糖、水果等食物,“亲戚”进门后,两家人热热闹闹一起喝奶茶、吃点心、叙家常。

  临近春节,居民白燕打算炸一些馓子送给邻居,没想到大家都来尝鲜并向她学习炸馓子的方法。居民马少云是北园巷37号院的物业管理工作人员之一,他说能为这个多民族大家庭服务他感到很开心。生活在北园巷的居民们最期待的是“民族团结百家宴”。每年七月前夕,居委会都会组织各民族居民一起参加这场“盛宴”,家家户户把自家拿手菜端到盛宴上供大家分享,其乐融融。

  有这样的社区婆婆是我们的福气

  城东区东关社区慈幼居委会党委书记陈风莲对辖区各民族家庭的情况了如指掌,对200多户贫困家庭心里一本账,对辖区巷巷道道知道的清清楚楚,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社区婆婆”。

  她风雨无阻十余载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每到“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来临,她总是积极协调辖区单位、私企老板、爱心人士对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共慰问尿毒症患者54人、每人发放慰问金1600元;慰问孤寡老人及残疾人70余人、每人发放慰问金500元;慰问穆斯林困难群众300户,每户发放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慰问金额达132100元。

  她了解到武警医院收治的一名无人照顾又无经济来源的偏瘫、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病情恶化的情况后,当即发出倡议书组织居民“献爱心帮扶捐款”,为患者购买礼品去医院探望并捐款1000元;并为该患者申请了“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补贴”,协调武警医院为患者减免医药费。

  她每年大年三十晚上都会为七一路130号的一位三无老人包饺子、送新衣、聊家常,陪她一起度新年;她主动去医院守护辖区73岁患食道癌的孤寡老人鲜芳,老人去世后她还为其办理了后事。

 

(图片来源:西宁晚报)

 

 

  社区最美回族姑娘舞动最炫民族风

  “善良的动人的回族姑娘,一生的形象只撒在一个人的心上;善良的动人的回族姑娘,她是天地间最美的金凤凰……”一段段悠扬的歌声,从慈幼居委会排练厅不时传出,这是活跃在东关社区慈幼居委会的一支模特文艺队,正在排练自编自导的民族服饰走秀,指导员马晓红是文艺队的领头雁,从动作到眼神教得都很认真。模特队员们分别来自回、汉、撒拉、藏、土等不同民族,都是东关地区民族风艺术团团员,她们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4岁,都是社区的普通居民,她们热爱生活、崇尚艺术,每天吃过早饭后都会准时到排练室“上班”,在关键时候集体登上区市甚至省级大舞台,精彩展现东关地区民族文化魅力,谱写着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艺术团成立以来,先后在“百姓大舞台”、省总工会“培育好家风”文艺汇演和城东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文艺演出、新年音乐会、社火表演、“迎新春、庆三八”活动、元宵节东关庙会等大型活动上演出50余场次。

  让文化引领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曲

  2013年,青海纵横文化下属的西宁克莱德曼音乐艺术学校从城西区迁回公司总部。面对民族地区这一新的地域环境、新的服务对象,公司负责人马金祁当即拍板将音乐文化传播的舞台搭建在社区,积极排练节目并参加东关地区各类文化活动,每月在自己的多功能厅举办琴童音乐会、大师课、音乐沙龙或才艺展演活动,邀请社区各族群众观看,并扩大招生范围和规模,免收困难群众子女报名费,动员回族子女来校参加音乐、舞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改变了部分回族群众排斥学习音乐舞蹈的老观念,纷纷送孩子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使在册学生由600多人增加到2230余人,少数民族学子由原来的5%上升到了现在的38%。

  为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音乐,马金祁还于2014年11月成立了全国首个“大音·雪白的鸽子花儿艺术合唱团”,赋予了“花儿”新的生命力,于今年7月代表青海省参加成都“国际原生态民族艺术展演”并获得大奖。如今,用文化自觉引领和谱写民族团结新曲已成为马金祁的执着追求和策划承办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