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中区:精准帮扶 点亮残疾人希望之灯
为大力推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城中区按照应补尽补的原则,通过入户调查,宣讲政策的方式,密切关注困难、重度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开展残疾人保障工作,努力为残疾人群体基本生活保驾护航。
加强领导,认真学习,做到残疾人工作底数清。一是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坚持“夯实基础、多办实事、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通过调研走访、建立台账、专人负责等方式,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推动残疾人保障工作。二是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发放精准帮扶、各类民政救助政策宣传手册1000余份,提高人民群众政策知晓率,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三是摸清贫困残疾人底数,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细则》,2020年全区在册残疾人4456人,发放两项补贴共计230万元,其中享受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1271人,每人每月150元,享受三四级残疾人生活补贴795人,每人每月50元,享受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553人,每人每月100元。
落实政策,应救尽救,提升残疾人工作精准度。强化各项救助措施,编实织密困难残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补“短板”、扫“盲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一是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及时纳入特困、低保救助范围,全年享受特困供养残疾人38人,低保残疾人126人。同时,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及时对接医院予以救治,先后救助精神病患者4人次,其中外省精神病流浪者2人。二是组织人员对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走访,2019年为269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放“以奖代补”资金64.56万元。
争取项目,多办实事,提高残疾人幸福感。一是争取彩票福利公益金295万元,引进14家社会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19个,其中扶残助残服务项目4个,针对社区残疾人在物质、生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体检、助医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直接受益对象达108人,累计服务1900余人次。二是结合“双进双联四服务”“双帮”和精准帮扶工作,开展“让群众知晓,请群众出题,解群众难题,由群众评判”入户走访等活动,组织在职党员、社会组织通过进社区,认领微心愿,为残疾群众送去慰问品。(来源:城中区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