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新闻聚焦

西宁:让公筷公勺成餐桌标配

作者: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20-05-26 09:46:0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注重饮食卫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走访西宁多家餐饮场所发现,不少商家已为消费者准备了公筷公勺,有条件的还实行了分餐制,公筷公勺已逐渐成了西宁餐桌的标配,公筷制已然成为当下餐饮业一种常态,也成了餐饮业的服务标准。

  从特殊时期到持之以恒

  “本店全面提供公筷公勺,欢迎使用。”5月18日,在北大街一家茶餐厅的餐桌上,记者发现了这样的提示牌。此时店内有不少人就餐,记者发现,每上一道菜,服务员均会在菜品旁放上一双比普通筷子略长的黑色公筷并给予提示。

  “大约每三桌顾客就会有两桌主动使用公筷公勺。经过测试,我们发现相比每个人配备两双筷子,每道菜旁都放置公筷的效果更好,客人大多接受这种用餐方式。我们也希望公筷公勺能在全市餐饮行业广泛推广。”该茶餐厅负责人章万金说,过去也会将公筷摆上桌子,但是响应的顾客并不多,但这次效果特别好,应该与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和大家对传染病风险的重视有关系。

  “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在聚餐、聚会的时候,分餐制、使用公筷和公勺,可以有效降低一些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接受采访时,市餐饮(食品)行业协会会长马金泉说,“此次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共餐制存在的健康隐患,此刻提倡‘餐具专用、合理分餐、使用公筷公勺’,是提升‘舌尖上的文明’的很好契机,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推广‘公筷制’以及‘分餐制’,让每个人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公筷推行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困扰——在餐馆就餐时,面对着面前放着的两双筷子,顾客常常会分不清到底哪一双是公筷。

  市民马俊福认为在公筷推行过程中,还应该做好一些细节的工作。“比如,在公筷的设计上,可以加入一些特制的标签,让顾客可以清楚地区分,同时,也可以把公筷的尺寸适当做得长一些,这样,客人在夹菜时,使用起来也会更加方便一些。”

  以“小公筷”换取“大健康”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推广“公筷制”,社会上在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人担忧:公筷公勺不方便,餐桌上容易搞错,难以坚持;餐饮企业嫌麻烦,觉得增加清洗工作量,不愿意提供公筷公勺;外出就餐尚能做到,但家庭就餐采用公筷公勺,麻烦且没必要,还担心疏远亲情。

  “分餐制和公筷制在我国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但是成效不明显。这其中有文化的原因,也有经济成本和个人习惯的原因。”马金泉表示,“文明在进步,习惯成自然。当每个人都能自觉成为餐桌文明的践行者,‘公筷’也会成为一种新文化风尚。使用公勺公筷,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要让全社会养成公筷制的习惯,不仅要让餐饮企业从自身做起,提供好相关的硬件,也需要从软件上做文章,比如,如何让消费者一下子就能辨别公筷公勺,一张餐桌上究竟放多少公筷公勺为宜,相关标准都会在实践中摸索出答案。”马金泉也特别提到了对于消费者的宣传。在他看来,可以将在推广公共场所控烟、垃圾分类等工作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推行公筷制上,让消费者真正接受并主动参与,以“小公筷”换取“大健康”,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