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西宁好人>文明播报

定格希望与坚守 传递温暖与信心——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九

作者: 杨合亮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20-02-19 08:36:00

 

 

 

记者在青海日报融媒体报道指挥中心视频连线战“疫”一线的我省医疗救援工作者。

 

 

 

 

记者采访省第四人民医院医护人员。

 

 

 

 

记者在机场拍摄驰援武汉的医护工作者。

 

 

 

 

记者在湟源县人民医院采访。

 

 

 

 

记者采访医护工作者。

 

 

 

 

记者在德令哈长江医院采访一线工作的医生。

 

 

 

 

青海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记者走进我省首个临时医学观察点的隔离区采访。

  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25日24时,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广大新闻工作者用担当和使命、笔触和镜头,定格希望与坚守,传递温暖与信心,诠释制度优势、国家力量、人民意志,展现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在战“疫”一线锤炼“四力”、增强本领。

  报纸、电视、广播,客户端、网站、微信,全省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体化报道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多平台展示全省各条战线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报道,“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力举措深入人心,青海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场景永留史册。

  永远在路上、在一线、在现场。青海广大新闻工作者将一如既往地讲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青海故事,展现青海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助力凝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强大力量。 

 

 

 

 

记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采访。

  用热爱定格希望

  又下雪了,草原上的温度变得很低。远远看到有车辆靠近,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尕庆村村民昂旦和拉毛杰、才让东主一起,守在村里的疫情防控检测点上,做着检查前的准备。

  “快,我拍张照片!”

  瑟瑟寒风中三位坚守者的身影一下子触动了黄灵燕敏感的神经。在一旁观察了许久的她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远、近、左、右……眼看几张照片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她索性跪在路边的斜坡上,身体向前趴着,胳膊撑在雪地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你们正常工作,不用看我镜头!”显然,这个突如其来的场面吓了昂旦他们一跳。终于,在一阵快门声之后,黄灵燕护着相机站了起来,眉眼间带着喜悦。拿着相机的手冻得通红,跪在地上的时间有点久,粘在她裤子膝盖处的雪没有丝毫掉落的意思。

  记不清这是黄灵燕承担的第几个报道任务,从青海日报疫情防控报道组成立以来,如同链条般环环相扣的采访已经持续了20多天,为了让读者看到更多来自基层防控一线的照片,每次下乡黄灵燕都不曾缺席。正如身边同事所评价的那样:“黄导”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

  这份热爱从“黄导”这个称呼中就能了解一二。虽然没有谁能够准确说出这个名号诞生的时间,但几年下来,工作中敬业而又卖力的她给所有合作过的同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眼中,在新闻现场的她就如同在片场的导演一般,有着发现故事的眼睛也有着传播故事的能力。

  “干你们这行也不容易!”看着几米之外的又在捕捉精彩瞬间的“黄导”,同行的河南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忍不住感慨。其实,作为青海日报融媒体重点报道组的一员,这是黄灵燕工作的常态。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西宁、海东、海南、黄南……她背着十几公斤重的设备拍下了上千个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鲜活场景,但没有一张照片的主人公是她自己。

  “好了老师,我们去别的村看看吧。”任务完成,“黄导”按照习惯检查自己刚刚拍完的照片,确定没有遗漏后笑着招呼起带队的工作人员。等坐在车上赶往下一个采访地点,黄灵燕才发现衣服上有好几处都湿了。

  “快擦一擦!”

  “不用不用!”“黄导”大大咧咧地摆摆手,一点都不在意。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琢磨一下接下来的采访。突然间,她的手机响了,屏幕上是女儿那张稚嫩的脸庞。“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尚未等她开口,女儿已经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很多天没有见面了,这个问题女儿每天都在问她。

  “黄导”开始了新一轮的解释,但工作上的事情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说妈妈,我想你了……

 

 

 

 

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请党组织在抗“疫”一线考察

  “我志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全国上下各方力量联防联控,八方资源紧急支援,展开了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让我感受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作为新闻工作者,我在抗‘疫’防控的一线记录青海各族人民的行动。”

  2月2日,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党总支采访部党支部收到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份申请书来自采访报道抗“疫”一线的记者,特殊时期的这份入党申请书,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些天奔波在抗‘疫’一线记录采访,遇到了太多的感动,遇到这些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看着一个个病患被救治,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只要有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战胜疫情。”入党申请人、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记者倪燕说。

  参加工作已经11年的倪燕,专门对口采访省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倪燕主动放弃春节假期,投入到一线采访,医院、社区、机关单位,都留下了她采访的足迹。

  每次出门采访,尤其是到医院,家人总是要叮嘱几句,对于家人的担心,倪燕耐心地向家人解释,“医院的防控措施做得很到位,不用太担心。”

  简短的一句话,背后是对党和政府联防联控能力的自信,更体现了一名记者的职业担当和使命。

  记者是时代的参与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疫情报道中,记录的每一个瞬间都会让倪燕感动,甚至泪目,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这个词更深层次的内涵。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张永玲,作为第一批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已经在武汉开展工作半个多月了,年迈的父母还不知道她去了武汉,全家只有哥哥一人知情。”

  通过这个采访,让倪燕感到疫情就是一面镜子,照的是人性、灵魂、品格、价值,照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照出了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党徽在一线闪耀,党旗在一线飘扬,一个个榜样的感召下,倪燕决定将神圣的入党申请书递交给党组织,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渴望与身边的榜样们并肩战“疫”。

  其实,倪燕并不是个例,她所在的新闻中心采访部自疫情暴发以来,二十多组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医护人员、公安交警、社区干部等一线人员防疫工作,真实、快速、全面报道疫情防控,及时准确传达了省委省政府防控疫情的决策部署,呈现了我省抗击疫情的生动画面,一线党员抗“疫”的先进事迹。

  包括倪燕在内,新闻中心采访部先后有10名记者在防控第一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疫情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感受到了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奉献和坚守,更让我们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份职业,到现场到一线,及时传播真实信息就是我们的天职,请党组织在抗‘疫’一线考察。”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西海都市报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西宁街头。

  疫情当前我必逆风前行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蔓延全国。1月26日,大年初二,西海都市报成立疫情报道小组,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拍摄经验的“老记者”,新闻中心摄影记者邓建青成为组员并被安排到一线采访报道。

  “重大疫情面前,摄影记者岂能缺席?接到通知时,我毫不犹豫,必须冲在一线,全力以赴。”从大年初三的清晨,在父母焦虑的眼神和声声叮嘱中邓建青走出家门,开始了一线的采访报道工作。

  “如果想拍得好,就要离得近。”这是邓建青从事摄影工作的座右铭。“不但要全面、真实地记录、报道这次疫情,还要具备独到的眼光,挖掘核心的内容。”带着这样的“初心”,在拍摄中,邓建青坚持深入一线拍摄,走社区、串街区、入医院、下州县,每日的采访拍摄虽然辛苦,但责任使然,必须逆风前行。

  记录历史影像时刻,这是摄影记者的职责。每日的新闻报道拍摄之余,邓建青还会花更多的时间,走街串巷,尽可能地多拍摄一些影像资料,留作今后的影像储备,即使没有采访工作安排,他仍然坚持上街拍摄,自大年初三走出父母家门至正月十五,他很少去父母家。隔上三五天,采访之余,采购一些急需的蔬菜等生活用品给父母,每一次简单吃饭、匆匆离开,母亲都很担心,千叮咛万嘱咐,叫他干好工作,更要注意防护。

  他说:“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就要逆风前行,疫情当前,工作为重。只要把我看到的、拍到的、体会到的坚守、温暖与正气,传递给更多的读者,我就知足了,其他的,该放弃就得放弃。”

  “摄影记者要在最前线,有恐惧吗?会担心吗?”面对我们的发问,邓建青说,疫情当前,各行各业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感人故事很多很多,他们坚守一线,守护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宁,他们的坚守故事,时刻感染着我,也更增强了我工作的动力,为他们留下时代影像,我义不容辞。

  “口罩紧缺,部门负责人连夜给送来一只防护口罩,我心存感激;远在山东的网友给我寄来十只口罩后说:向一线采访的您致敬;也有网友说家中有两包口罩,给我匀一包,让我注意防护……疫情无情,人有情!太多的感人故事,也让我泪目。”十多天的一线摄影让邓建青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走好新闻这条路的信心。

  这几日,天气回暖,家里早已落完枯枝的一株盆栽,发出了嫩绿嫩绿的新芽,在午日的阳光下,分外妖娆。邓建青拿起相机拍下嫩芽吐绿的瞬间,并配文:“一切都在复苏。一切都在好转。一切都在向阳求生。更愿,灾难过后,春满大地,山河无恙,人事皆安。”

 

 

 

 

西宁晚报记者和同行在省第四人民医院采访,见证我省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坚守的身影定格在脑海中

  庚子年的春节对每个人而言注定难忘。

  “虽然一直专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但突然接到单位大年初二开始正常工作的通知后,才真正意识到事态的严峻。”西宁晚报社政文部记者张弘靓说,大年初二,开车上班的途中看到空荡的西宁街道,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务人员成了冲锋的勇士,和病毒争分夺秒进行生死较量。在省第四人民医院、西宁市医学观察点、西宁市疾控中心、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采访时,一个个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一队队临危受命的逆行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冲在一线,坚守初心,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阻击疫情倾尽全力的场景和身影深深定格在了张弘靓的脑海中。

  2月5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张弘靓接到通知前往省第四人民医院,采访报道我省首批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新闻。那一天,张弘靓见证并记录了一场简短而温馨的出院仪式。“虽然那天天气寒冷,双手早已冻僵,但等待的过程总觉得有阳光透进来。”张弘靓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天治愈出院后的3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听到患者说“谢谢大家,在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我们康复了,我们出院了……”的声音时,所有的劳累一扫而光,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患者出院的背后,是时刻战斗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广大医护人员的艰巨努力,护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相当于投入日常三倍以上的精力和时间,护理人员经常四五个小时不喝水不进食,生怕上厕所。

  有坚守,就有好消息。2月11日,12日,13日,15日,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相继出院,我省确诊的18例患者已有13例出院。

  2月15日14时,青海省治愈的2例新冠肺炎患者从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出院。当日出院的有一例病例是青海省首例危重症病例,住院时就是重症,一度发展到危重型。经多次调整治疗方案,经过16天共同努力,该病患的肺部病灶吸收明显。从依靠呼吸机吸氧到面罩吸氧、到鼻导管吸氧、到脱氧,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逐步恢复正常,其他指标也满足出院标准。

  “一边是出院患者不断增加,一边是确诊病例连续无新增和疑似病例的记录在不断刷新,想到这些好消息是自己采访写稿传递给大家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张弘靓说。

  20多天的采访报道里,张弘靓看到了许多逆行者、奉献者、坚守者在用自己迎难而上的状态和高强度的工作,拼尽全力与疫情赛跑,虽然劳累到让人心疼,艰苦到让人泪目,但大家都坚信,只要万众一心,必将战胜疫情。(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