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孝老爱亲李双

作者: 马玉霞 | 来源: | 发表时间: 2016-10-20 14:28:00

人物简介

     李双,男,19685  月生,中共党员,青海西宁人

人物事迹     

         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在做着在大家眼里很平凡的事。但生活中,只有透过平凡,才能折射出不平凡、透出人性之美。平凡人李双,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凡人小事变得不平凡,他的故事展示的是普通人美好的情怀,是普通的人们在平凡小事上始终如一的坚守。这个真实可信的平凡小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平凡的心。

      李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军人。2006年,李双从武警玉树支队自主择业回到西宁,找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在李双满怀信心和希望,为自己未来打拼奋斗时,一个噩耗传来。

200812月,李双的哥哥突发脑溢血,住进了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抢救。李双的哥嫂都是天生的残疾人。原先,哥哥在辽宁省的一家饮食服务公司上班,家里生活还勉强过得下去。1998年,哥哥下岗后,他们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最低生活保障和哥哥给一家私企打工所得维持,勉强可以支撑。

        李双哥哥的病情严重,脑部大量出血。尽管医院为其进行了开颅手术,但术后,李双的哥哥一直昏迷不醒。李双的嫂子残疾,哥哥的孩子小无法照料家人。所以,李双和妹妹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哥哥的重任。

哥哥的病情严重,治疗费用较大,而且押金很快用完了,这可急坏了李双,他不能看着哥哥不管。可当时李双刚买了房子,手头也不宽裕,于是便向战友借了两万快钱,给哥哥交了医疗费。哥哥在医院救治了一个多月后,经抢救,苏醒了过来。但却留下了后遗症,人偏瘫在床上动弹不得,大小便失禁。吃喝拉撒都得在床上进行。嫂子也自身难保、侄女还小,母亲已年过七旬,更没办法照顾哥哥。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面对家中这样的状况,李双不知在背地里叹过多少气,也曾多次在无助的深夜想过放弃,一走了之。然而,每当看到年迈的母亲、瘫痪在床的哥哥,残疾的嫂子、年幼的侄女,李双的心变得柔软,不忍离去。“抚养好孩子、赡养好老人、照顾好病人”!。

 在一个秋天的深夜里,李双看了在病床上呻吟的哥哥一眼,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照顾你,让我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第二天,李双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将自己的小家交给妻子打理。自己每天风雨无阻,从从水利厅赶往西钢,去哥哥家里照顾哥哥一家。

长期来回奔波也不是办法,万一哥哥有突发状况,自己不在身边,不能及时救助怎么办?李双在心中盘算中解决之道。最终,为了方便长期照顾哥哥,2010年,李双和爱人商量在离家较近的香格里拉小区买了一套房子,让母亲和哥嫂住到香格里拉。李双助哥哥开始了艰苦的康复之路。

由于长期卧床,李双的哥哥无法自己坐立。李双就和妻子一边一个架着哥哥的肩膀,让哥哥练习走路。哥哥的脚动不了,李双就用自己的脚去挪哥哥的脚。妻子不在时,李双就和母亲陪哥哥进行锻练。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哥哥能挪步了,而妈妈却病倒了。

 李双毫无怨言,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买了一支拐杖,让哥哥用健康的右臂拄着,自己扛着左臂继续锻炼。由于双腿长期不能走路,李双哥哥的腿筋变短了,伸不直。哥哥心情沮丧,拒绝康复锻炼。但李双没有放弃,他苦口婆心,开导、全解哥哥。后来,哥哥终于肯进行康复锻炼。

李双为哥哥制定了康复计划和时间表,每天给哥哥做压腿练习。一次300下,一天三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李双的全力帮助、鼓励下,李双的哥哥终于能自己拄拐走路了。

8年来,李双为了照顾哥哥,没有再找其他工作,也没有很好的照顾自己的小家,对此他十分内疚。但他说:“这8年,我内心很满足,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放弃。我没有让妈妈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我残疾的兄嫂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心和亲情,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无悔的。但最令我感激的是,我有一个善解人意、心地善良的妻子,是她的支持和理解,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我感激她一辈子!”

李双做的这件事看似是平凡的小事,但让身边的人感到生活的温暖和美好,值得学习和弘扬。透过身边的这些小事,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让平凡人的事迹成为广大群众学习道德模范、弘扬真善美的一个契机,成为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推动道德建设,以及进一步培育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文明风尚的宝贵的精神力量。

 

相关新闻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