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宣传信息

文明,让夏都西宁 的发展更具品质

作者: 杨合亮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16-11-07 18:06:00

    深秋时节的西宁,天高云淡,漫步在城市街头,细心的市民便能深切感受到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着嬗变:街道旁, 满目葱茏的行道树、绿化带与干净整洁的道路交相辉映;马路上,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条不紊;公园里,社区内,广场上,不少市民不约而同地聚在这里跳锅庄、唱“花儿”、扭秧歌、打太极、散步……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如今的夏都,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到温馨与惬意。

    文明始于心,创建始于行。近年来,西宁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进西宁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的“牛鼻子”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坐标系,主动融入共建文明青海、共筑美丽中国的时代大潮。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不断向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居美丽的共同家园

    “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横穿马路、乱闯红灯、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遵守交通秩序的人多了;公交车上抢座位的人少了,为老弱病残让座的人多了,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小的变化,但是以小见大,如今‘文明’正逐渐成为我们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市民董双智说。

    把文明城市创建当作一项精细活,突出“绿色、生态、人文”的城市特色。近年来,西宁市在城市改造中,既改善人居,又尊重历史,让城市的“旧貌”与“新颜”同步提升。推进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实施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在西北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大南山绿色屏障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开展“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实施城区环卫能力提升、老旧楼院环境卫生整治、城市公厕治理等七项行动,利用手机“随手拍”、无人机航拍消除监管死角,对“城市家具”进行高频率清洗,提高城市运行管理质量。

    创建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实施“畅通西宁”工程,取消15处收费站,150公里自行车绿道投入使用,百公里绕城高速环线建成并免费通行。开通公交线路32条,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开通“智慧交通”平台,招募文明交通志愿者在主要路口进行引导,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主城区“煤改气”在全国北方城市率先清零,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双第一”。实施“清水入城”工程,湟水流域综合整治取得重大进展。

    列入全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采取“治山、理水、润城”建设策略,逐步建立“蓝天共碧水、山水城相依”的生态格局。

    凝聚内生动力,打造展示青海精神高地的城市窗口

    从街头到巷尾,从社区到农村,从机关单位到学校企业,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标语和图片感染着干部群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们的种种善行引领着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着力汇聚崇德向善力量,奏响和谐社会强音,切实筑牢了青海精神高地的文明基石。

   “听道德讲堂和市民宣讲真的很受教育!”如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精彩故事,也是夏都市民们最爱看的内容之一。今年以来,西宁市认真组织开展时代楷模尕布龙、廉福章和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人物的学习宣传,广泛发动群众推荐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不断扩大道德模范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最美西宁人”的行列之中。先后推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提名奖15人,省级道德模范(青海好人、最美青海人)13人。

    此外,西宁市还广泛开展文明县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五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网络文明四大文明引领行动,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志愿服务制度化。组织美德少年、夏都美少年评选,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突出惠民理念,推进人民向往的幸福西宁建设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公共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这样的方式既绿色环保又减少了交通拥堵,还会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文明美丽。”早上八点,家住海湖新区的李楠,来到小区附近的一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他拿出“诚信借车卡”在锁柱感应区一晃,“咔嚓”一声,就取出一辆自行车。20分钟后,他骑到滨河路的公共自行车网点。刷卡,还车……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一个个公共设施带来诸多便利,老旧楼院环境治理,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如今走在西宁的大街小巷,总会听到市民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

创建让市民更幸福。行政审批事项由342项减至74项,在西北省会城市中最少。组建西宁医疗集团,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特困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大力改善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达31平方米。促进就业再就业,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实施科教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秉持这一理念,西宁市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惠及民生、为民造福的平台,高标准、快节奏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夏都西宁的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也必将为未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