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您当前的位置 :西宁文明网>头条

唱响主旋律 奋进新时代 为建设幸福西宁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 马金源 | 来源: 西宁文明网 | 发表时间: 2019-01-03 15:49:00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摆在全局的突出位置,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新闻舆论导向正确、基调鲜明,网络空间正能量强劲、主旋律响亮,社会舆论平稳有序、可管可控,意识形态积极正面、健康向上,市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持立心立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论述,持续强化科学理论武装,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印发《西宁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的实施意见》,通过把理论学习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述学列入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年度考核内容,坚持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把“两学一做”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主体班次;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大力开展“百千万宣讲工程”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进寺院、进市场、进家庭等“十进”宣讲活动;打造新型智库,深化理论研究工作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两个绝对”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方法和实践载体,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十八大以来,市委中心组组织学习160场(次),全市举办各类理论培训班94期,培训人数11740人(次);配发各类学习辅导书籍5000多册(套),自编学习读物20套,印发23万余册;建立“新时代讲习所”2950个并出台管理办法,集中宣讲9500余场(次),受众近百万,大通县“百姓话廊”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15个宣讲先进集体之一;成功申报和在研国家级、省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组织完成市级课题40项,20篇调研报告在全省优秀调研报告评比中获奖,1篇论文荣获青海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创编《智库专报》《领导参阅》40期。

  坚持立破并举,全面压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性原则、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率先在全省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常委会议、专题会议、小组会议、分类研究等形式,把导向、管阵地、防风险、明底线,不断加大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部署和风险分析排查,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权;出台《西宁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理办法》《西宁市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言行的若干措施》等,完善述职述责、督查考核、情况通报、追责问责等制度机制,初步形成了“1+8”工作机制,重视加强工作机构、力量、项目建设,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风险研判等工作机制,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动权;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办刊要求,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把党性原则贯彻到所有媒介中,体现在每一篇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张网页里,拉起党员干部言行“警戒线”,聚集合力“扶正祛邪”,全市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有效确保意识形态领域主旋律高唱、正气高扬,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话语权,确保了全市意识形态领域基本面和总态势积极健康向上。同时,持续开展“固边”“秋风”等扫黄打非专项行动31次,社会文化环境得到不断净化,“西宁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坚持凝聚民心,积极营造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强势。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论述,面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全市新闻战线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在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做文章,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形成了“一点发布,多点响应”的集群联动效应,组织策划承办了“走进西宁暨媒体眼中的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采访活动、青海日报西宁专题采访调研、网络公益工程、“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等宣传活动,配合完成国内外媒体来宁采风采访活动,积极拓宽党委、政府信息发布渠道,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要事件、重要活动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百姓关心、媒体聚焦的热点问题,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围绕重要会议、重大举措、重大活动和重大成就,推出了一批要稿重稿,先后在中央主流媒体刊播了《西宁坚持绿植高原改善生态的实践》《西宁市加强党的领导开创深化改革新局面》《西宁 改革的好处摸得着》《西宁:绿满城安宁》等一批优质稿件,选树了李明君、沙枫、刘文慧等一批先进典型,发稿量逐年递增,积极营造了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强势。党的十九大期间,广泛开展了精神阐释、讲话解读、贯彻动态和典型报道,充分发挥了引领舆论和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十八大以来,在中央主流传统媒体发稿1240条次,省级传统媒体发稿1.31万余条次,市属媒体刊发各类报道20.1万余条次,专题专版6410个,各级各类网络及新媒体原创转发38.3万条次,幸福西宁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坚持构筑同心,以文化文明为引领筑牢精神之基。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始终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行为准则,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立法进程。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选和学习宣传,推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200多名。推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604家,文明村镇50个,文明校园150所,创建“五星级文明户”11.8万户。在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建立成果巩固常态长效机制,丰富创建活动内容,营造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凝聚创建合力,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拓展志愿服务组织,全市累计注册各类志愿者16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60多个,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部署实施32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重点打造“第十届国际民间艺术节”“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大赛”“三节”群众文化活动、“市民文化艺术节”“百姓大舞台”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百支团队百面旗”等文艺巡演活动7100余场次。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成功推出大型秦腔民族现代戏《尕布龙》、音画舞蹈诗《绿水青山·幸福西宁》等一批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文艺精品,着力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其中,《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心香》《弯弯月亮船》等一批文艺作品、优秀栏目先后获得国家主题原创优秀节目奖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尕布龙》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先后在省内外累计巡演81场。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凝心聚力,再创佳绩。(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