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文明网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办

中国西北 坐标•西宁之二 青藏门户,架构时代新通途

来源:西宁文明网 2022-05-24 16:03:00


图为民国时期西宁城门
  80多年前写下《中国的西北角》的范长江后来成为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当年青海省设立刚刚七、八年,他对青海及西宁的真实观察和记录引发了全国广泛的关注,也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图为民国时期西宁北门内侧
  范长江于1935年5月自上海出发沿长江西上,在四川做短暂停留后,经甘南等地两个月后到达青海西宁,当年他走的路线正是今天在建的西宁至成都铁路沿线。从兰州到西宁范长江乘坐的是汽车,整整耗费了一天一夜:“终于(7月)十九日夜中到了我们久认为神秘地方的西宁。”


图为民国西宁西城门附近的湟水河桥
  范长江可能想不到的是今天这段距离行车只需两个多小时,动车也就不到1小时。新中国成立后青海西宁也陆续成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西成铁路(在建)起点。从西宁出发经格尔木市,铁路已经延伸至西藏、甘肃、新疆(库尔勒),他从四川跋涉而来的沿线已经是西宁至成都铁路的施工线路,建成后只用7个多小时就可到达他的家乡四川。天堑不仅变为了通途,西宁也建成了大型国际机场,2017年,西宁曹家堡机场每年客流量达到了700多万人次。一个立足支撑青海省,服务西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正在跃然青藏地区。



  范长江在报道中如此记述当时的西宁交通状况:“北川河桥,桥名通济,坚固宽敞,可以通行汽车及大车,现在许多新修公路中,如此坚固之桥梁,尚不可多得。将来修路开渠等事,皆无大困难,现在道路十九在黄土狭沟中。经青海兵工修理后,已具公路之规模,每日络绎不断之煤车,来往于大通西宁间,路面与桥梁损失甚大,一乘所过,黄土乱飞,行人颇以为苦。”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力不断增强,高速发展青海西宁似一列飞速行驶的列车疾驰在中国西部。仅十三五期间,投资655亿元实施畅通西宁、绿色交通工程,建成凤凰山路、时代大道等89条“外环内网”道路,城区人均道路面积由7.8增加到12.9平方米。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后期还将会完善西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布局建设联通德令哈、共和、玉树、玛沁等省级区域性交通枢纽,西宁在西北区域交通枢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正在得以不断强化和凸显。



  在支撑区域交通枢纽架构的同时,西宁市内部城市交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因为地处湟水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的交汇处,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条河流从西、北、南三个方向穿城而过,西宁被三条河流切分为四块,历史上的西宁居民出行跨河极不方便,多有木桥的记载。其中《西宁府新志》所记载南川河桥 “逢遇到夏水涨即被冲毁,屡毁屡建,直至清雍正十年(1732年),提督兼西宁总镇冯允中等进行了大规模修整,才安稳了近80余年。”建成后由于河宽水急,多次被冲毁。现在,横跨湟水、北川、南川的高架桥、景观桥、立交桥如彩练交织密布,五四桥、昆仑高架桥、文汇桥、香格里拉立交桥...人在桥上走,河在桥下流,既是交通通道,又是城市美景。



  在公共出行方面,西宁市不断优化城市公交线网,新开(优化)城市公交线路76条,打造“夜班公交”“园区微循环线路”“旅游专线”“大站快车”等特色公交。目前,西宁市城市公交线路达到102条,运营车辆总数达到1940台,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484公里,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群众的出行需求。202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通报,西宁市顺利通过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验收,同全国其它33个城市一同被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接下来五年里,西宁还将打造“大西宁”一体化交通圈。西宁“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要“构建大西宁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国家区域枢纽、河谷公交都市、高原生态慢城。其次还将加强湟中区路网建设,实施南北快速路、通海大道等骨架路网建设,加大断头路、支路建设力度,建立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形成东西、南北快连及中心区外疏内控的城市路网。
 
摄 影 : 黎晓刚 海龙 杨司煜 闫鸿
 
  依托世界屋脊,一座四通八达的现代西宁早已成为青藏门户,她正张开热情的臂膀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来源:青海之窗)
编辑:苑 琼琼

青海省西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

西宁文明网 ©版权所有

青ICP备11015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