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简报第22期(总第486期)
第22期
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6年5月12日
西宁市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
西宁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推进诚信制度化,将着重在深化、实化、细化、有效上下功夫,通过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强化诚信教育内容、完善诚信监督管理等措施,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为建设“幸福西宁”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健全相关的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有效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监管体制。建设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公示平台,依法归集、整合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依法公示和有效查询。加快建设集金融、工商登记、产品质量、税收缴纳、社保缴费等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的信用信息网络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以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信用档案,推进信用档案标准化管理建设。二是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加强诚信公益广告宣传的选题规划和设计制作,通过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各类媒体和公共场所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诚信规范。同时,在市属媒体、新型网络媒体上,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题节目和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传播手段和形式传播诚信理念,进一步扩大诚信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3·15” 消费者权益日和“6.14”信用记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诚信教育宣传,进一步扩大群众对诚信建设的知晓度。积极开展诚信企业评选和诚信星级评定工作,培树诚信建设企业典型,进一步宣传骨干企业、优势产业、知名品牌以诚信、守法、安全争创一流的先进经验,塑造诚信西宁良好形象。围绕培育诚信文化,积极创作小说和戏曲等文艺作品,进行展演展示,用文化传播和滋养诚信价值理念。有效发挥社区市民学校、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的作用,通过经典诵读、道德讲堂、论坛讲座、展览展示等形式,进一步培育和弘扬诚信文化。三是强化诚信教育内容。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公务员招录、职业人群资格准入、专业评价、年审考核、职称评定中,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公务员、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公共服务领域人员的诚信教育。把诚信建设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的各环节,构建各级各类学校有效衔接的诚信教育体系,强化教师诚信执教、为人师表理念。深入宣传合同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做好党政机关、执法部门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增强带头守法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积极组织法律专业人员和志愿服务队伍到村镇、社区、机关、企业等城乡基层普及诚信方面的法律知识,让诚信教育深入基层和群众。紧紧围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组织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道德评议,引导人们加强自我约束,牢固树立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四是完善诚信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红名单”,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依法实施惩戒,形成扬善抑恶的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发挥自律作用,加强管理和服务,对行业成员形成监督约束。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对举报问题及时查处,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严格落实执法者主体责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动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使失信行为受到惩处。推进信用立法工作,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制定诚信建设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应用、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非法传销、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